正文

月季溯源

在我國薔薇、月季、玫瑰被稱為薔薇屬“三姐妹”。

薔薇

16世紀(jì)出版的《本草綱目》第十八卷中,有“薔蘼”條,注解中指出即“薔蘼”或“薔薇”釋名為“薔薇”。李時珍認為“此草蔓柔蘼,依墻而生,故名薔蘼”。顯然說明它是蔓性藤本,能沿墻依附生長。

17世紀(jì)出版的《花鏡》卷五中也有薔薇條,記述比較詳細,說明它是藤本、青莖、多刺、葉尖小而繁,一枝開五六朵花,花色有深紅、淺紅、黃、白等,單瓣、重瓣均有。

17世紀(jì)出版稍早的《群芳譜》一書中,在薔薇一條中介紹了幾個品種,如五色薔薇、黃薔薇、朱禾薔薇、荷花薔薇、刺梅堆、淡黃薔薇、鵝黃薔薇、白薔薇和紫色、黑紅色、內(nèi)紅(白花紅心)、粉紅等多種,如今常見的七姐妹(十姐妹)該書也有記載,但不少品種(變種)今已失傳了。

20世紀(jì),大量植物的歸屬已有了科學(xué)的分類,Alfred Rehder(1863-1949)曾整理了大量的喬灌木資料,在1972年發(fā)表了《栽培喬灌木手冊》,這本書中就有中國的薔薇,并曾由C.P.Thunberg(1743-1828)定名為Rosa multiflora Thunb。

1985年我國《中國植物志》第三十七卷問世,更清楚地描述了薔薇的形態(tài),俞德浚教授將它定名為“野薔薇”。不能說我國古代的薔薇就是野薔薇,可野薔薇(R. multiflora)這個種肯定在當(dāng)時“薔薇”指陳范圍之內(nèi)。我國常見的白玉堂、七姐妹、粉團薔薇,都是它的變種。

月季溯源(圖1)

月季

明代以前稱為月季花,跟薔薇花與薔薇、玫瑰花與玫瑰、杜鵑花與杜鵑、牡丹花與牡丹一樣,在民間的習(xí)慣叫法上,無形中被簡化了。清代陳淏子的《花鏡》,吳其浚的《植物名實圖考》,在文獻記載中已正式簡稱月季。所以月季一名流傳至今,有300年的歷史。

中國月季的連續(xù)開花習(xí)性,稱“花期重現(xiàn)性”(recurrent blooming habit)。這個特性為世界上受寵愛的“現(xiàn)代月季”提供了基本依據(jù)。

我國早記錄有月季花的文獻書籍是宋代的《益部方物略記》。

近400年中提到月季或月季花的名著,有時代高濂的《草花譜》,李時珍的《本草綱目》,王象晉的《群芳譜》,這些書中還都稱為月季花。

月季花引種到歐洲確切年份不詳。McFarland說是1759年,Alfred Rehder和Thomas認為是1768年, Ascherson而Park斷定是18世紀(jì)末。

玫瑰

2000年前,漢代已出現(xiàn)了“玫瑰”一詞。明代的《學(xué)圃雜疏》(約1857年)記述了玫瑰,認為它“色媚而香甚”,“可食、可佩”。約1591年《草花譜》,也有玫瑰的記述。

17世紀(jì)初的《群芳譜》指出,“類薔薇”,“多刺、有香、有色”,“堪入茶、入酒、入蜜”,“花色淡紫、花瓣基部白色”等,描述細致而準(zhǔn)確。

18世紀(jì)末,西方人采到日本北海道和本州的玫瑰和中國北部的玫瑰,然后引種的歐美。據(jù)記載1796年引入美國,1845年引入歐洲。

聲明:月季網(wǎng)致力月季產(chǎn)業(yè),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網(wǎng)絡(luò),版權(quán)歸原作者,如有侵權(quán)請聯(lián)系刪除。

月季網(wǎng)

月季網(wǎ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