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季炭疽病,在葉片、花序、花朵和枝梢上均有發(fā)生。病葉初期出現(xiàn)褐色小斑點,周圍有黃暈。樹狀月季炭疽病的防治方法是怎樣的呢?
1.月季炭疽病的癥狀
田間與貯運期間均可發(fā)生、花朵受害,侵染多始于花期。幼花皮易感病,花核尚未形成前被浸染,小黑斑擴展迅速,使幼花部分或全部皺縮變黑而脫落。花核已形成的幼花感染后,病斑通常只針頭大,基本不發(fā)展,等到近成熟時再迅速發(fā)展。但若天氣潮濕,小斑也會很快擴大并產(chǎn)生分生孢子。在花朵接近成熟時,病斑黑色,形狀不一,稍凹陷,?;ハ鄥R合,病斑下花肉壞死不深,通常腐爛限于表皮。潮濕條件下病部產(chǎn)生橙紅色黏質(zhì)粒,含大量病原菌的分生孢子。貯運期間,隨著花朵成熟度加大,病害發(fā)展極為迅速,病斑增大,花肉壞死部分縱橫擴展,很快全花變黑爛掉。
2.月季炭疽病的病原菌
有性態(tài)為子囊菌亞門核菌綱的小叢殼屬的圍小叢殼(Glomerella cingulata),無性態(tài)為半知亞門腔孢綱炭疽菌屬的膠孢炭疽菌(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)。在樹狀月季花朵上產(chǎn)生的一般都是無性態(tài)。
3.月季炭疽病的發(fā)病規(guī)律
貯運期間的菌源主要是田間的病花。本病的發(fā)生、流行要求高濕與高溫(24~32℃)。在華南,關鍵因素是濕度。不同品種抗病性有差異。在我國,秋芒品種感病強,呂宋品種感病弱。
4.月季炭疽病的防治
必須控制田間危害,防腐,冷藏,或熱水難以獲得高效。采前藥劑防病。一般認為開花期自2/3的花開放起,噴布甲基托布津800倍和氧氯化銅800倍的混合液6~8次,每次間隔10~14d。采后用52~55℃的苯萊特或多菌靈500mg/kg熱液15min,能較好地防治貯運期炭疽病。國外報道,采后不用熱水,只浸在500mg/kg的苯萊特藥液中1min,便獲得良好防治效花。低溫可暫時抑制病菌生長,推遲3~4d爛花,但月季對低溫反應敏感,不同品種反應有差異,僅僅冷藏,不易獲得滿意效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