綠化苗木種植者技術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其成活率和成品質量。下面南陽月季批發(fā)基地就從苗圃建設、圃地選擇與管理、種植密度、起苗和運輸、苗木栽植、苗圃田間管理等各個方面為大家介紹綠化苗木種植技術。
一、圃地選擇與整理
圃地應選擇 土層深厚疏松、濕潤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 為宜,排灌條件良好,做到渠道相通、可排可灌,道路暢通,可行拖拉機或卡車,以利苗木、資材運輸。翻耕之前,先施入有機肥,可施餅肥3.75t/hm2或欄肥45.0~52.5t/hm2,加施磷肥375kg/hm2,對今后苗木生長將極為有利。冬季對圃地土壤翻耕,深度可達25厘米左右,并保證田間無積水,以利冬坑冬凌改良土壤和滅殺病蟲。
立春后馬上進行圃地精細整理,隨后開挖步道整苗床,苗床寬110厘米,步道寬30厘米、深25厘米,并挖好圍溝和腰溝(寬50厘米,深50厘米),使其與排水渠相通。筑好的苗床Zui好人工打碎土塊,以便栽植時苗木 根系 與土壤充分接觸。同時使用除草劑噴霧床面以控制 雜草 滋生,圃地耕整時土壤濕度一般要求在50%~60%,即土不粘鋤頭或犁刀為好。
二、種植密度確定
根據(jù)生產(chǎn)目的確定種植密度,分為一次定栽或二次栽植,不同品種苗木3年后回購方案的種植技術規(guī)程如下。
1、紅花木蓮、乳源木蓮、金葉含笑、深山含笑、云山白蘭(闊瓣含笑)及峨眉含笑一次定栽:行株距70 cm×80 cm(1.65萬株/hm2)。采用田間種植,畦寬110 cm,一邊余20 cm種植1列,第2列與第壹列縱向平行相距70 cm(另一畦邊也余20 cm),即行距70 cm,株距80 cm,呈梅花形或三角形種植。因此,相當于70 cm×80 cm間距種植,即1.65萬株/hm2。但實際株間距卻都是80 cm,相當于在不改變種植面積的情況下增加了苗木的實際生長空間。
二次栽植:行株距70 cm×40 cm(2.25萬株/hm2)或35 cm×40 cm(5.25萬株/hm2)。在一次定栽株距80 cm中間再種1株,行距70 cm不變,或在株距80 cm中間、行距70 cm中間各種1株,第2年再將中間1株移植,擴大面積到1.5~3.0倍。
2、無患子、馬褂木、燈臺樹采用田間種植,畦寬130 cm,一邊余25 cm種植1列,第2列與第壹列縱向平行相距80 cm(另一畦邊也余25 cm),即行距80 cm,株距100 cm,呈梅花形或三角形種植。相當于80 cm×100 cm間距種植,栽12 450株/hm2。也可以在一次定栽株距100 cm中間再種1株,行距80 cm不變,第2年再將中間1株移植,擴大面積至2倍。
三、起苗
10月至翌年3月底為苗木種植期。地栽苗起苗要求盡量保證根系完整,打捆裝車,蓋好棚布,及時運輸,及時下車,置于室內(nèi)陰涼處噴水,裸根苗栽前Zui好根部蘸黃泥漿(加1%磷肥)。栽前將苗木大小分級隨即修剪,修剪至留6片葉片即可種植,過長的根系也需要剪去一段(1/3),苗木一定要及時種植。
四、苗木運輸
遵循 “隨挖、隨運、隨種”的原則,在樹木起苗后迅速運至栽植現(xiàn)場,盡量縮短時間,但是在壯苗之前應當對苗木數(shù)量、質量、規(guī)格、樹種等仔細核對,保證務必符合栽植要求,更換未達要求的苗木。如果要對裸根苗進行長途運輸,應當蘸泥漿,并用濕草墊根,然后進行包裝運輸,裸根苗木也不可整車推卸。在運輸與裝卸過程中,保護苗木的根系是重點,為避免搖晃,應當用繩索綁扎固定,并且注意使根系保持濕潤。
苗木全部裝車后,為避免風干或霉爛,應當用草席等覆蓋遮光、擋風,以減少苗木的機械損傷。苗木裝卸時按順序搬移,輕拿輕放,不得隨意抽拽。高度在1.5 m以下帶土球苗或者灌木苗可以直立裝車,但土球上不可放置重物等。其他帶土球的苗木,土球比較大時應將土球墊穩(wěn),排列緊實。
五、苗木栽植
苗木起運后要及時栽植,容器苗木栽植前應安排專人按設計株行距挖種植穴,種植時先將穴內(nèi)放1層黃芯土,再放入苗木,深度以地徑部位平于表土為宜,盡量使根系舒展,然后填入表層細土并壓實,上面再蓋1層土稍高于地表。隨即澆足定根水,清理步道。擴圃移植的栽植密度嚴格按種植設計方案圖,盡量挖大穴、帶大土球種植,以利苗木成活生長。一般栽植裸根苗,根莖部位易生不定根的樹種時,或遇栽植地為排水良好的砂壤土,均可適當栽深些,其根莖(原土痕)處低于地面5~10厘米。
帶土球苗木、灌木或栽植地為排水不良的黏性土壤均不得深栽,根徑部略低于地面2~3 cm或平于地面。常綠針葉樹和肉質根類植物,土球入土深度不應超過土球厚度的3/5。在黏性重、排水不良地域栽植時其土球頂部至少應在表土層外,栽后裸露的土球應填土成土包。
六、田間管理
一是栽后成活前管理。樹苗栽好后,應在樹穴周圍用土筑成高15~20 cm的土圍,其內(nèi)徑要比樹穴直徑稍大,圍堰要筑實,圍底要平,用于澆水時擋水用。苗木種植后至成活前(14天左右)是關鍵時期,要注重水分管理,栽時澆足定根水,4天后再澆1次水,以后每隔10天澆1次水,澆“三水”(雨天除外),陰雨天要清溝排漬,并要注意培土扶正壓實。
二是生長期田間管理。需保持田間土壤濕潤以利苗木成活、生長。一般晴好天氣每隔10~15天需抗旱1次,可漫灌(不能漫過苗床表面)、澆灌等。陰雨天注意清溝排漬。灌溉用水要清潔,忌污染水源。
苗木栽植成活開始生長后即可開始施肥。一般生長期(4―8月)每10~15天可施肥1次,每次施尿素75 kg/hm2,8月中旬入秋后每10~15天施復合肥75 kg/hm2, 9月中下旬各施1次磷肥750kg/hm2。入冬后行間開溝施用農(nóng)家肥(欄肥)22.5t/hm2,對翌年苗木生長極為有利。生長期間可多次噴霧葉面肥(專用葉面肥、0.2%~0.3%磷酸二氫鉀、尿素均有較好效果)。施肥要撒入行間表土(防傷苗),隨即松土除草。第壹年田間管理Zui為關鍵,第2年苗木郁閉封行后管理難度大為降低。
七、病蟲草害防治
加強觀測,及時進行病蟲害防治。田間土壤過濕易產(chǎn)生根腐病、莖腐病,主要采取降低濕度、曬田等措施,并噴霧殺菌劑(地敵克)。4―6月防治地老虎,可于傍晚噴霧乙酰甲胺磷+敵殺死1 000倍液, 9月要注意防治螻蛄、蠐螬等地下害蟲,可用毒餌、黑光燈誘殺。生長旺期注意防治葉面病蟲。在松土除草方面,除草堅持“除早、除小、除了”的原則,第壹年嚴防雜草荒苗,并結合松土改善土壤結構、除草,促進苗木生長,每個月一般松土1~2次,深度3~5 cm。如用稻草、秸稈或茅草覆蓋苗床對控制雜草、保持土壤濕潤疏松極為有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