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

盛開在古詩詞中的薔薇

逸聞一:薔薇花別名”買笑花“,并不好聽,但其由來是有浪漫色彩的。

《賈氏說林》載:漢武帝與麗娟在園中賞花,時薔薇始開,態(tài)若含笑。漢武帝嘆曰:“此花絕勝佳人笑也?!?/p>

麗娟戲問:“笑可買乎?”武帝說:“可?!?/p>

麗娟便取黃金百斤,作為買笑錢,以盡武帝一日之歡。“買笑花”從此便成了薔薇的別稱。

后漢郭憲《漢武洞冥記·卷第四》:帝所幸宮人,名麗娟,年十四,玉膚柔軟,吹氣勝蘭。不欲衣纓拂之,恐體痕也。每歌,李延年和之,於芝生殿唱回風之曲,庭中花皆翻落。置麗娟於明離之帳,恐塵垢污其體也。帝常以衣帶系麗娟之袂,閉於重幕之中,恐隨風而去也。麗娟以琥珀為佩,置衣裾里,不使人知,乃言骨節(jié)自鳴,相與為神怪也。

盛開在古詩詞中的薔薇(圖1)

逸聞二:才女李冶與薔薇花有關的故事。

李冶 (約730年~784年),烏程(今浙江吳興)人,唐朝女詩人。童年即顯詩才,后為女道士。晚年被召入宮中,至公元784年,因曾上詩叛將朱泚,被唐德宗下令亂棒撲殺。

《唐才子傳·李季蘭》:季蘭,名冶,以字行,峽中人,女道士也。美姿容,神情蕭散。專心翰墨,善彈琴,尤工格律。當時才子頗夸纖麗,殊少荒艷之態(tài)。始年六歲時,作《薔薇詩》云:“經時不架卻,心緒亂縱橫?!逼涓敢娫唬骸按伺旝锓浅?,恐為失行婦人?!?/p>

因“架卻”與“嫁卻”同音,父親認為這是不祥之詩,小小年紀就說出待嫁女子心緒混亂的“剩女”之憂。李冶后來的的命運也應了父親的擔心。

李冶與薛濤、魚玄機、劉采春并稱“唐代四大女詩人”。詩以五言擅長,多酬贈譴懷之作,《唐詩紀事》卷七八有云:“劉長卿謂季蘭為女中詩豪?!?/p>

十一歲被父母送到玉真觀出家為女道士,她依然神情瀟灑,專心翰墨,生性浪漫,愛作雅謔,加及她又善彈琴,尤工格律。當時超然物外的知名作家陸羽和釋皎然(俗家姓謝,是謝靈運十世孫)均同她意甚相得,著名詩人劉長卿也與她有密切聯系。她還與朱放、韓揆、閻伯鈞、蕭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。她的《寄朱放》《送閻二十六赴剡縣》等詩一掃從來女性作家的羞澀之態(tài),坦然男女社交,在其后千年的歷史上都是罕見的。唐貞元年間,唐代宗李豫得知她的才華,特地召見她赴京入宮,那時,她已進入暮年,正棲身著名的花都廣陵。接旨后,只得應命北上,有七律《恩命追入留別廣陵故人》。

【盛開在古詩詞中的薔薇】

北京晚報郭林麗

“似錦如霞色,連春接夏開”,隨著詩人劉禹錫的足跡,古詩詞中的薔薇,正次第盛開。

據文獻記載,中國在漢代就開始種植薔薇,漢武帝時,上林苑中即有薔薇。到南北朝時,薔薇已經大面積種植,《太平寰宇記》載,梁元帝竹林堂中,多種薔薇,且有十間花屋,枝葉交映,芬芳襲人。謝朓亦有《詠薔薇詩》,詩云:“發(fā)萼初攢紫,余采尚霏紅。新花對白日,故蕊逐行風?!碧瞥瘯r,薔薇種植更為普遍,成為一種廣泛栽培的觀賞花卉。李白、白居易、元稹、孟郊、杜牧、李商隱等著名詩人皆有吟詠薔薇的詩篇。宋朝時,薔薇盛栽于洛陽、山東、兩淮、蘇州、揚州等地,品種漸多。蘇軾、黃庭堅、秦觀、周邦彥、張孝祥、陸游、楊萬里、范成大等著名詩人亦有薔薇詩詞傳世。

薔薇之美,美在色澤。“似著胭脂染,如經巧婦裁”,是白居易筆下的薔薇;“忽驚紅琉璃,千艷萬艷開”,是孟郊筆下的薔薇;“薔薇繁艷滿城陰,爛漫開紅次第深”,是李紳筆下的薔薇;“淡紅點染輕隨粉,浥偏幽香清露知”,是鄭剛中筆下的薔薇。薔薇花開,如云霞,李建勛詩云“錦江風撼云霞碎,仙子衣飄黼黻香”;如錦緞,劉克莊詩云“湘紅染就高張起,蜀錦機成乍剪來”;亦如美人,張碧詩云“西施曉下吳王殿,亂拋嬌臉新勻濃?,幖W繡流蘇幔,綠夾殷紅垂錦緞”。薔薇之美,亦不單調,花葉扶疏,紅綠相映,裴說詩云“一架長條萬朵春,嫩紅深綠小窠勻”,元稹詩云“殷紅稠疊花,半綠鮮明地”,皆是一幅色彩明艷的薔薇花開圖。更有李商隱詩“回廊四合掩寂寞,碧鸚鵡對紅薔薇”,韓偓詩“深院下簾人晝寢,紅薔薇架碧芭蕉”,在寂靜之外,更多了一份鮮明。

薔薇之美,美在時節(jié)。白居易詩云“甕頭竹葉經春熟,階底薔薇入夏開”,薔薇花期多在初夏,此時春意闌珊,正如李彭老詩云“過薔薇,正風暄云淡,春去未多時”。薔薇,是春日Zui后的點綴,金梁之詩云“盡道春光已歸去,清香猶有野薔薇”。楊萬里亦有《野薔薇》詩:“紅殘綠暗已多時,路上山花也則稀。藞苴余春還子細,燕脂濃抹野薔薇?!彼N薇,亦是夏日Zui初的鮮妍,“綠樹成陰后,群芳稍歇時”,但見“菱透浮萍綠錦池,夏鶯千囀弄薔薇”。此時,夏意未濃,和風清沐,正是人間好時節(jié)。故高駢《山亭夏日》詩云:“綠樹陰濃夏日長,樓臺倒影入池塘。水晶簾動微風起,滿架薔薇一院香?!?/p>

薔薇之美,是溫柔之美。“有情芍藥含春淚,無力薔薇臥曉枝”,是秦觀眼中的薔薇;“翠融紅綻渾無力,斜倚欄干似詫人”,是李冶眼中的薔薇;“秦娥晚憑欄干立,柔枝墜落青羅襟”,是張碧眼中的薔薇?!帮L動翠條腰裊娜,露垂紅萼淚闌干”,白居易見其裊娜;“柔香弱蔓不勝寒,十二圍屏錦繡攢”,王韋見其柔曼;“通體全無力,酡顏不自持”,韓偓見其羞怯;“晶熒歌袖袂,柔弱舞腰肢”,李從善見其柔弱。雨中的薔薇,更惹人憐愛,曾經是“清溪曲曲抱山斜,繞溪十里薔薇花”,或是“朵朵精神葉葉柔,雨晴香拂醉人頭”,在雨中都化作晶瑩的淚滴,陸龜蒙嘆曰“更被夜來風雨惡,滿階狼藉沒多紅”,故顧逢在《雨中賞薔薇》詩中云:“Zui是花邊情緒惡,看花狼藉為花愁?!?/p>

薔薇之美,亦是憂愁之美。一為傷春之愁,黃庭堅《清平樂》詞云:

春歸何處?寂寞無行路。若有人知春去處,喚取歸來同住。

春無蹤跡誰知?除非問取黃鸝。百囀無人能解,因風飛過薔薇。

薔薇,是春日Zui后的見證,在“惜春長怕花開早,何況落紅無數”的詩詞世界里,薔薇的開放意味著春天的結束,夏日的到來。陸游詩云“谷雨初過換夾衣,園林零落到薔薇”,劉天迪詞云“薔薇花發(fā)望春歸,謝了薔薇,又見楝花飛”,皆有春歸無盡之感慨。

二為離恨之愁。姜夔《解連環(huán)》詞云“問后約、空指薔薇,算如此溪山,甚時重至”,蔡伸詞云“籬邊開盡野薔薇,會少離多終有恨”,皆與離恨相關。詞人感嘆“暫來還去益堪悲,后期重約采蓮時”,春日已過,唯有期待夏日重逢。

三為傷逝之愁。白居易詩云:“碎碧初凋葉,燋紅尚戀枝。乾坤無厚薄,草木自榮衰。欲問因何事,春風亦不知。”“花開易見落難尋”,薔薇的凋謝,亦是生命的逝去。吳文英嘆“薔薇花落,故園蝴蝶,粉薄殘香瘦”,薛夢桂慨“薔薇花謝去,更無情、連夜送春風雨”。“秾華自古不得久,況是倚春春已空”,薔薇的凋謝,代表著美好事物的隕落,故有無限傷逝之愁。

周邦彥《六丑·薔薇謝后作》,乃歷代薔薇詩詞中壓卷之作,詞云:

正單衣試酒,悵客里、光陰虛擲。愿春暫留,春歸如過翼,一去無跡。為問花何在?夜來風雨,葬楚宮傾國。釵鈿墮處遺香澤,亂點桃蹊,輕翻柳陌。多情為誰追惜?但蜂媒蝶使,時叩窗隔。

東園岑寂,漸蒙籠暗碧。靜繞珍叢底,成嘆息。長條故惹行客,似牽衣待話,別情無極。殘英小、強簪巾幘。終不似一朵,釵頭顫裊,向人欹側。漂流處、莫趁潮汐。恐斷紅、尚有相思字,何由見得?

全詞借花起興,意境落寞,回環(huán)曲折,含蓄蘊藉,自傷自悼,悲慨萬端。此詞寫盡薔薇之美,薔薇之柔,薔薇之愁。詞人惜花傷春的同時,也在自憐自傷,惜花更是惜人,詞人惜花,花亦戀人。薔薇的凋謝映著人世的幽獨,遲暮之憂,羈旅之愁,皆融化在生命的流逝與不舍的眷戀之中,千古情思,孤寂、困頓,不止你一人。

來源:云上之詩

聲明:月季網致力月季產業(yè),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。

月季網

月季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