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地栽月季
地栽月季通常選在春天發(fā)芽前進行栽植。一般情況下扦插苗床培育的小苗不用于地栽時使用。因此,地栽月季時zui好使用本地苗圃的苗木,特殊需要時也可由外地調運苗木。地栽月季所用苗木通常在圃地中進行培育,其培育方法與溫室內沙床扦插的盆栽苗木基本相似,這里就不再重復介紹了。
1.1栽植準備
月季地栽準備工作包括選擇地塊、翻耕、施基肥和處理苗木四部分。
(1)選地
選擇地勢平坦,排水通風良好和向陽的地方進行月季栽植。地塊選定后,必須對土壤進行調查和化驗,以確定其質地、結構、肥力和酸堿度,而后根據結果確定是否進行土壤改良。
(2)翻耕
土地翻耕的深度應根據株齡而定,一般情況下栽植幼苗翻耕深度約10厘米,栽植1-3年生,植株翻耕深度約25-30厘米,栽植3年以上植株翻耕50厘米左右即可。翻耕時應將土塊打碎,清除石塊、瓦片及雜草等。
(3)施基肥
常用基肥有兩種,一種是有機肥,如草木灰、干雞糞、牛糞和土雜肥等,一般每平方米施肥0.5-1千克。另一種是無機肥,主要指化肥,如過磷酸鈣、碳酸氫銨和復合肥等,一般每平方米施肥0.4千克左右。
(4)處理苗木
從外地運來的月季苗,因長途運輸枝條易產生皺縮或苞芽發(fā)黃現象,此時應將苗木浸泡一晝夜或置于泥土地上,每天撒水兩次,夜晚蓋上塑料布,保溫防寒,使其逐漸復蘇后再進行栽植。栽植前還應適當剪去一部分枝條,一般每株留3-5根枝條,枝條較長的限制在40厘米以內。苗木主根長度超過30厘米的,多余部分應剪掉。
1.2栽植密度
月季栽植密度的大小因品種而定,一般情況下微型月季行距和株距都是15厘米。豐花月季行距和株距都是35-45厘米。雜交芳香月季行距和株距都是45-60厘米,擴張性品種和藤本月季行距和株距都為100厘米左右。
1.3栽植方法
栽植時,先在平整好的土地上挖坑,坑的大小、深淺要視月季的品種而定。一般栽植壯花月季或薔薇月季時,由于其根系發(fā)達宜深栽,一般坑的直徑為30-50厘米,坑的深度為30-40厘米。挖好坑后應將底層硬土塊敲碎,再施上適量基肥,而后再覆上5厘米左右的土,zui后將月季放入坑中,將根向四周分開放平,填上土用腳踩實,再將月季輕輕向上提一下,使其根部更為舒展,以提高成活率。值得注意的是:坑的表面不要填平,要留淺洼,以便蓄水。栽植完畢要及時澆透水。其它品種的地栽方法,除了挖坑的大小、深淺不同外,其步驟與栽植壯花月季基本相似,這里就不一一講述了。
1.4栽培提示
為進一步提高成活率,生產中經常采用育苗缽種植,需要栽植時,去掉育苗缽,將整個土團栽植在地里或者花盆中。
栽植月季的時候,無論是栽植幼苗還是成年株,不管是裸根栽植還是帶土球栽植,從圃地里挖出的苗木都應該盡快栽植,這樣做可以防止苗木根部發(fā)生脫水現象,提高栽植成活率。
1.5地栽管理
月季地栽管理主要內容有:澆水、施肥、松土除草、修剪整形和防寒越冬等。
(1)澆水
澆水是月季管理的主要環(huán)節(jié),是保證月季正常生長的關鍵。月季澆水分為葉面噴水和地面澆水兩種。葉面噴水既可以洗去葉面灰塵,又可以起降溫作用,同時還可以減輕蟲害。地面澆水應根據土壤的干濕程度而定,一般土壤散而干時應多澆,土壤粘而濕時應少澆。
春季月季對水分要求不多,可根據不同品種每隔2-3天澆水一次。夏季、氣溫高,月季生長迅速,植株和土壤水分蒸發(fā)量大,需多澆水,一般應每天澆一次水。秋天,天氣較涼月季生長也逐漸遲緩,可每隔一天澆水一次。冬天,月季進入休眠期,對水分需求量明顯減少,一般情況下每周澆水一次即可。
給月季澆水的時間也是有講究的。月季澆水管理,一般注意三個季節(jié),即春天、夏天、秋天,澆水時間一般放在上午10點以前,冬季澆水(時間)一般放在午后1-2點進行為好,這是因為春夏秋三季,要求水溫低于土壤,冬季要求水溫略高于土壤,更有利于月季的生長和它的習性。
(2)追肥
追肥要根據月季植株長勢、季節(jié)和生長發(fā)育階段的實際情況而定。地栽月季常用的肥料是,有機肥和無機肥兩種。
常用的有機肥主要有:圈肥、雞糞、餅肥等。施有機肥一般選在栽植后每年冬季施肥一次,每畝施肥400-700kg。其方法是:先將基肥均勻地撒在地里,爾后,用鋤將土壤表層翻起,使肥料與土壤拌在一起。
常用的無機肥主要有:尿素、碳胺和復合肥等。地栽月季追施無機肥通常在起花蕾期,也就是5月初,施第1次肥。6月底至7月上旬和9月底至10月上旬各施一次,每畝施肥6-11kg。
為地栽月季追施無機肥的另一種方法是葉面噴肥,噴施濃度要低于0.2%,不然會發(fā)生藥害。噴施時間應選在早晨或晚上,因為此時氣溫低,濕度大,肥料在葉面上停留時間長。另外,噴灑時不但要噴灑葉子表面,而且還要噴葉子的反面,這樣更有利于月季對肥料的吸收。
(3)松土鋤草
月季松土和鋤草通常情況下是同時進行的。松土可使土壤疏松,增加透氣性,以促進肥料的分解和水分的蒸發(fā)。鋤草的目的是避免雜草與月季爭水爭肥和減少病蟲害。松土鋤草一般在每次澆水后或雨后進行,每年可進行10次左右。松土鋤草時要保證質量,不可太淺或太深。因為太淺達不到抗旱保墑的作用。太深了會對月季根系有所傷害。因此,要求松土深度一般在2-3厘米左右為宜。
(4)修剪整形
月季是一種生長旺盛,分枝力較強,生長期較長的花卉。因此,要科學的把握修剪時機,才能確保將有限的養(yǎng)分轉移和集中到保留的枝條上,以促進下一茬花蕾的形成。
月季的修剪時機通常按其生長習性而定,一年中可進行3-4次修剪。第1次修剪是在春季,即月季萌芽前進行;第二次修剪一般在第1茬花開過后,也就是5月中旬進行;第三次是為迎接國慶節(jié)開花,在立秋后的1-2周內進行。
月季的修剪內容有:剪老弱病殘枝、剪除多余枝、摘蕾和除殘花等。
剪老弱病殘枝通常在冬春季進行。老弱病殘枝影響美觀,耗損養(yǎng)分,開花瘦小或不開花,枝條有病蟲害等,都應一一剪除。
月季植株中的多余枝有:橫生枝、交叉枝、過細枝、過密枝以及嫁接株的薔薇蘗枝等。這些枝條與正常枝條爭奪陽光、水分、養(yǎng)分,同時枝條過密,造成空氣流動不暢,影響月季正常生長,因此,都應剪除。
對一枝多花的壯花類月季品種,可以摘去主蕾,及過密的小蕾,使花期集中,花朵大小勻稱。對于新植幼株,當開春第1次形成小花蕾時,應進行摘蕾,使其積聚養(yǎng)分,促進植株生長健壯。
當月季花凋謝后要立即剪除殘花。需要注意的是應將殘花連同其下面的兩組葉片一起剪除,通常情況下是從殘花向下20厘米左右的地方剪下。這樣可以增強新枝長勢,使第二茬花開的更美。如花后不及時剪除殘花,殘花下部的幾個腋芽首先萌發(fā)形成軟弱的小枝,即使能開出花朵,也多是些畸形的小花,既消耗了養(yǎng)分,又破壞了株形。
(5)防寒越冬
月季防寒越冬常用的方法有:培土法、灌水法和淺耕法等。
培土法:冬季,對地栽月季特別是秋季栽植的月季應在其根部培土,以防止凍傷。等來年3月下旬再將上面的土除去,使其繼續(xù)生長。
灌水法:由于水的熱容量大,灌水后可以提高土壤的導熱量,將深層土壤的熱量傳到地表面。同時,灌水可以提高附近空氣的溫度,也就提高了植株周圍的土壤的溫度,因此,灌水能起到保溫和增溫的效果。
淺耕法:冬季,對月季進行淺耕可使土壤層組織疏松,有利于太陽熱能的導入,增強土壤對熱的傳導作用,同時,還可以減少因蒸發(fā)而發(fā)生的冷卻作用。
根據測算,栽植月季裸根苗每畝可種植12000株,效益為12000×1元=12000元(毛收入),除去電費、農藥化肥等費用大約500元左右及種苗款約4000元,每畝地收入約7500元/年左右;盆栽月季一畝裝25000盆,(以大花為例)每盆成本1.5,今年市場價格2.5元,年均收益每畝約25000元。月季樹一畝栽種約1000棵,(以三公分為例)每棵成本約25元,市場均價約65元,每畝收益約4萬元;(這個成本包括:山木香、嫁接工人及管護費用。)
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