糧食流通涉及糧食收購、儲存、運輸、加工以及銷售等多個環(huán)節(jié),是鏈接糧食生產和消費的重要工作。
在我國,糧食收購主體多元化,主要分為4類:分布在全國各縣市的國有糧食購銷公司、各級儲備庫,國有控股或個體私營的糧食購銷股份公司及糧行,國有、國有控股和非國有的糧食加工企業(yè),廣泛分布在各鄉(xiāng)鎮(zhèn)、村的農村糧食經紀人,而糧食經紀人在糧食市場體系中承擔了重要的一環(huán),緊密銜接糧食生產者和經營者。
今年國家修訂的《糧食流通管理條例》對糧食收購作出重大變革,簡政放權,減少收購流程,取消了糧食收購資格行政許可。也就是說從今年開始,糧食經營者無需再取得糧食收購資格,就可從事糧食收購活動,大大減輕了糧食購銷的相關流程和步驟。
“取消糧食收購資格行政許可”是基于當前糧食市場主體多元、購銷活躍的一個重要調整決策。由于變化巨大,上級為避免政策不落實,變相審批、“明放暗不放”,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特下發(fā)通知,要求要不折不扣落實取消糧食收購資格許可相關規(guī)定,不得以任何理由、任何形式變相搞收購許可,不得以備案之名行審批之實。
不過,取消收購資格許可,不等于放松監(jiān)管、一放了之,而是實現從事先管主體、管門檻、管準入的方式,轉向管行為、管規(guī)則、管公平競爭、管處罰違法違規(guī),加強糧食收購事中事后的監(jiān)管。
在取消收購資格許可的同時,明確了五個方面的制度安排,確保收購活動有序正常進行。包括收購企業(yè)的備案要求、收購情況的報告制度、收購行為的規(guī)范要求、監(jiān)督管理的措施和手段以及糧食收購活動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。從另一方面賦予了糧食的行政管理部門更強的職能、更多的手段來盡管糧食收購活動,比如可以進入企業(yè)、單位查閱憑證資料,可以調查、了解、問詢有關情況,甚至可以采取查封扣押的強制措施。
雖然取消收購資格許可帶來了行政流程上的簡便,降低了準入門檻,適應糧食市場多元化的需求,但也將會給糧食市場帶來莫大考驗。一旦放開糧食收購資格,意味著糧食流通將全面走向市場化,更多的糧食企業(yè)和個人會涌入糧食市場,如果缺乏有效的行業(yè)監(jiān)管,很難說會不會出現投機者囤積糧食,操縱市場,造成糧價暴漲暴跌等違法違規(guī)的現象,給市場帶來更多風險,更甚之威脅國家糧食安全。尤其是在炒作緣由較多的當下。
取消糧食收購許可,是糧食流通全面走向市場化的重要舉措。需要正確處理與市場的關系,厘清與市場的邊界,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更好結合。要真正讓監(jiān)管“長牙齒”,嚴肅查處擾亂市場秩序、損害農民利益的違法行為,管住那些市場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,彌補市場失靈的缺陷。
資料來源:經濟日報《放開糧食收購不是放任不管》,中華糧網綜合整理。
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