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

欒樹的品種分類及其文化屬性

欒樹,又叫木欒、欒華,是無患子科欒屬落葉喬木。樹高可達15米及以上,為雌雄同株同花序,屬于蟲媒花樹種?;ㄐ虼蠖鴶U展,為聚傘圓錐形,頂生于小枝頂端,長25-40厘米,每個花序上可有10-30多個分枝。花序基部的分枝較長,向上的分枝逐漸變短。每個分枝上又生出數個小分枝,其上才生出小花。小花的數量很大,每個花序上可有上千朵至數千朵。

欒樹花瓣為嫩黃色,花心緋紅,十分奇特而好看。一株樹上的花能開一個半月左右,先開的花兒謝了,又有新的花兒開了,一直持續(xù)不斷。開謝后的小花掉落,宛如金粒灑落在地面,微風徐來,掉落的花瓣仿佛金色的小雨滴,猶如進入仙境一般。臺灣欒樹的英文名稱為“Taiwan Golden-rain Tree”,所以欒樹又稱為“金雨樹”。

欒樹的品種分類及其文化屬性(圖1)

欒樹的蒴果簇生,串狀,單個果實為泡囊狀,由三個苞片所圍成,內含3-6粒種子。北京欒苞片為三角形,薄紙狀質地,黃綠色,或微帶紅色,表面微皺,成熟后為紅褐色;而黃山欒苞片為橢圓形,為很薄的宣紙狀質地,十分嬌嫩,初時淺綠色,果實成熟后變成紅色,甚至紫紅色,十分美觀。成熟干燥后的欒樹蒴果經微風一吹,唰唰作響,似古時銅錢的響聲,因而有的地方稱欒樹為“搖錢樹”。由于黃山欒紅色的蒴果很像一個個圓圓的小燈籠掛在一起,因此有人又稱欒樹為“燈籠樹”。在我國南方于國慶節(jié)前后,黃山欒滿樹的果實非常艷麗,紅艷艷的團團蒴果像極了春天盛開的花朵,故而又得名“國慶花”。

欒樹的葉片為羽狀復葉,小葉卵圓形。甚為奇特的是在一個枝條上,有的為一回羽狀復葉,有的卻為二回羽狀復葉,即在主葉柄上又長出側葉柄,葉片從側葉柄上長出。不同種類葉片的形狀、邊緣有無鋸齒狀缺刻等特征有所不同,是區(qū)分種類的依據。植物學上分為欒樹和復羽葉欒樹,欒樹分布Zui為廣泛,北起遼寧,南至云南,華北地區(qū)栽培更多,故稱之為“北欒”。復羽葉欒樹,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(qū),為與“北欒”區(qū)別,故稱之為“南欒”。復羽葉欒樹有一個變種,為全緣葉欒樹,二者之間的差別較小,前者葉片有鋸齒,后者葉片全緣或鋸齒不明顯,全緣葉欒樹就是我們常說的黃山欒。另外,我國臺灣省還有一種特有的欒樹——臺灣欒,因此欒屬植物在我國共有三個種和一個變種。

1、欒樹,主要分布在我國北方,在華北地區(qū)Zui為常見,從遼寧至云南的廣大地區(qū)都能見到,故而有人稱為“北欒”“北京欒”,主要特征為:一回或不完全二回羽狀復葉,葉緣有不規(guī)則而粗大的鈍鋸齒;蒴果苞片三角形,故而泡囊狀的果實呈倒圓錐形,黃綠色;花瓣金黃,均為4枚,“雌花”上的雄蕊花絲長度達花柱一半;樹皮縱裂、粗糙。

2、復羽葉欒樹,主要分布在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(qū),故稱之為“南欒“。現已引種到北方許多地區(qū)。主要特征為:一回或完全二回羽狀復葉,葉片先端短尖,葉緣具淺鋸齒狀缺刻,葉片全緣的為其變種,又名“黃山欒”;蒴果苞片橢圓形,三個苞片,各苞片中部的縱凹溝處相連,微呈泡囊狀,初為淡綠色漸變成深紅色,花瓣金黃,均為4枚,但“雌花”上的雄蕊花絲短,只達花瓣基部處;樹皮較光滑,色較淺。

3、臺灣欒,主要分布在臺灣地區(qū),主要特征為:葉大,二回奇數或偶數羽狀復葉,可長達50厘米,葉片長橢圓形,葉緣呈鋸齒狀,葉片前端漸尖,小葉葉柄長 4-5毫米;蒴果苞片橢圓形,長約4厘米,似黃山欒;花瓣金黃,5枚,花瓣端部尖突,與北欒和南欒顯著不同。

欒樹的文化屬性

1、美麗傳說,思鄉(xiāng)寄情

我國歷史悠久,文化底蘊深厚,欒樹很早就被國人發(fā)現并記載。有關欒樹Zui早的記載見于2200多年前先秦時期的《山海經·大荒南經》中:“大荒之中,有云雨之山,有木名曰欒。禹攻云雨,有赤石焉生欒,黃本、赤枝、青葉,群帝焉取藥?!?據北宋時期的大科學家沈括所著《夢溪筆談》中所記,漢朝時國人便已庭植欒樹了。

山東煙臺山有一株620多歲的明代欒樹,至今生長旺盛,樹高10米,干徑達2米,又稱為“思鄉(xiāng)樹”。關于這株欒樹,有一段美麗的傳說。傳說明王朝煙臺山守軍中有一位年輕的南方土兵,家住長江邊,因思鄉(xiāng)心切,常常面對南方,熱淚滾滾,因而感動了一只遷徒的小鳥。小鳥在第二年春天從那個士兵的家鄉(xiāng)銜來一顆欒樹種子,放在煙臺山兵營前不遠處石叢旁泥土中,不多日,小欒樹破土而出,很快長成了這棵參天大樹,因此這樹也叫“思鄉(xiāng)樹”。

在山東淄博等地,至今還保留著“欒節(jié)”的傳統(tǒng)文化習俗,每年到了欒樹播種的季節(jié),每家每戶都要買種、育苗栽種,綠化庭院和巷道,慢慢的使之茁壯成長,借以思念遠走他鄉(xiāng)打拼的親人,待到欒樹枝繁葉茂時,就預示著親人們的歸鄉(xiāng)。

2、天地大夫,地位象征

我國古代也有不少清規(guī)戒律、繁文縟節(jié),就連樹木也被分成三六九等,高低貴賤。2700多年前西周的《周禮》中就規(guī)定了各個階層的人士去世后陵墓旁栽植的樹種:“天子樹松,諸侯柏,大夫欒,士楊”。即規(guī)定皇帝陵寢旁栽植松樹,王公貴族陵前栽種柏樹,士大夫陵前栽種欒樹,因而欒樹也被稱為大夫樹。大夫在古代官職地位不低,屬中央要職,如御史大夫,諫大夫、中大夫、光祿大夫等,素有“刑不上大夫”一說,可見當時欒樹的社會地位。

3、古色古香,佛色靈境

欒樹的種子經過一段時間的風化后,可以制成佛珠,且隨著歲月時間的推移,佛珠越發(fā)锃亮。早在唐代佛教盛行時期,京城佛教寺院就開始廣泛種植欒樹,僧人不離手的佛珠便是由欒樹的種子制成,當時被稱為“木欒珠”。欒樹作為佛寺的庭院樹,在明朝和雍正年間進行過大規(guī)模的種植,使佛堂寺廟古韻飄香、禪意十足。欒樹多姿的體態(tài)和豐盈的樹冠,給佛教寺廟增添了一種穩(wěn)健的厚重感,帶來韻昧十足的古色古香和充滿禪意的佛色靈境。

4、寶島臺灣,歲時物語

臺灣人對欒樹的喜愛已經達到了情有獨鐘的程度,臺灣地區(qū)沿海,常伴有臺風且四季分明,因此,海洋性氣候使得欒樹的花朵和果實顏色四季分明,臺灣欒樹一年有四種不同的顏色,春季樹葉萌發(fā)滿樹翠綠,夏季花開滿樹金黃,秋季碩果累累滿樹鮮紅,冬季果實干枯變成褐色,所以又叫四色樹。早期當地人還以欒樹果實轉紅時作為寒冬前兆,欒樹已然成為當地時令、節(jié)氣的象征。

來源:二中澆花人

聲明:月季網致力月季產業(yè),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。

月季網

月季網